澳格:谁是中国股票暴跌元凶?有外资机构疑似爆仓!分析师:这样避险
下半年行情会比较难。
对于科网股的未来,投资者需要重新审视了。无论是行业监管的改变,还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需要,都要求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去给科网股以高估值了。
下半年行情会比较难。对于周期股来说,最容易赚的钱已经赚到了,后面要想赚钱需要有特别强的择股能力。“硬科技”的主题确实很好,但是股票也炒得很高了。
“只要美联储坚持宽松,那么美股就会在跌跌撞撞中创新高。”有分析师这样认为。
继周一大跌之后,周二(7月27日)A股、港股再次全线下跌。昨日暴跌1100点的恒指今日再次暴跌1100点,成交量创下历史最高;恒生科网股指数昨天暴跌近7%,今天暴跌逾7% ;沪指继周一失守3500点后,周二又失守3400点……
为何中概股、港股、A股出现同步下跌?此轮调整何时结束?投资者如何避险?
是什么人在抛售?现在的盘面跌得这么快,很明显有一些对冲基金爆仓了。(编者注:市场传闻,外资是近两日砸盘的主力军,甚至有部分外资爆仓,持有的中概股、港股、A股可能出现穿仓状况,雪湖、瑞银、Brilliance等机构在闭眼剁仓位。)
为什么会出现A股的暴跌?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认为,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主要是政策因素和基本面因素;外因主要是美联储政策扰动。
政策因素是近期对校外培训、平台经济、地产等重点行业的监管趋严,一系列调控措施相继出台,不仅改变了这些行业自身的投资逻辑,还产生了强烈的蝴蝶效应,降低市场风险偏好。
本周四会有美联储议息会议,全球都在观望。
由于美国通胀连创新高,已经连续三个月挑战美联储的容忍度,不排除释放偏鹰的信号,Taper节奏提前。
这是悬在美股和A股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充满不确定性,落地之前市场会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避险为上。表示。
业内人士也指出,引发市场大跌的原因主要三方面因素:
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引发市场担忧,部分领域监管政策落地或导致部分行业公司的主业经营面临不确定性,部分领域监管政策落地或导致部分行业公司的主业经营面临不确定性。
“交易结构的拥挤可能会导致热门赛道波动加剧,而近期市场的调整也是风险释放的过程,从中长期看,决定科技成长赛道的长期驱动力在于产业结构的变迁,核心抓手仍是企业盈利。”业内人士认为,展望后市,国内流动性易松难紧,配置上建议深挖A股“结构性”机会。
对于市场传闻,有券商策略团队表示:今日市场传言美国外资称有可能会限制美国基金流入A股和港股,我们确认这是一则假消息。我们认为
外资短期大进大出的可能性不大,长期分批次流入A股的趋势稳定。
不过,近期国内对于教培行业的政策收紧,引发了外资机构的减仓。
科网股这一轮调整是短期效应,还是一个漫长熊市的开始?
对于科网股的未来,投资者需要重新审视了。无论是行业监管的改变,还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需要,都要求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去给科网股以高估值了。
这轮调整大概什么时候可以结束?
在今年的策略展望里,分析师的点位预测是A股2900点到3600点。后来春节的时候A股的确有一波涨到了3700,但也只是维持了几个交易日。
实际上,茅台的超额收益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市场择时指标。过去,每当茅台的超额收益见顶时,市场也会同步见顶。这很可能是因为茅台是权重最高的指数成份股之一;不仅备受中国投资者青睐,并且被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者持有。茅台的超额收益已于今年 2 月见顶。因此,如果以史为鉴,那么上证综指在 2 月的高点很可能也就是今年的高点。
其实,有时候跌得快反而是更好的跌法,比阴跌要好。市场在3100点以下,慢慢地就会有资金抄底介入了。
对于今年未来这段行情,主要以防御为主!
对于周期股来说,最容易赚的钱已经赚到了,后面要想赚钱需要有特别强的择股能力。
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将会产生更多需求,推动大宗商品价格走高,但其增长势头正在见顶。即使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它对公司盈利的影响也很可能已反映在分析师的预期中。因此,周期性股票的相对强势很可能会有所减弱。
而且,自去年 6 月以来,许多周期性股票已经强劲反弹,有一些甚至翻了好几倍,我们很可能会在这些板块里看到一些投资者获利了结。
其它题材方面,“硬科技”的主题确实很好,但是股票也炒得很高了。整体来说,下半年的行情会比较难。
当然,长期来看,依然看好中国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由于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硬科技的进步,以及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带来的投资机会会非常密集。
这种现象会对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现代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流动速率低就没有通胀。然而在70年代初,当时非常低的M2流动速率和贷存比也没有避免后来70年代的大通胀。货币流动速率的崩塌是货币政策扭曲的表现。
美联储加息会成为美股下跌的触发点吗?
美股下跌的触发点就是通胀,如果通胀远远超出了预期,比如明年一季度的时候,通胀还是居高不下的话,那美股的风险就非常大了。
但有分析师相信年底之前美联储可能会“意思一下”,比如将购债的规模缩减,然后明年下半年开始加息。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