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期货理财

期货理财

需求强劲库存出现拐点 大豆市场或迎来新机遇

2020-10-30 09:20:58 admin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价格最近上涨,受巴西大豆推迟种植等因素的推动。这种情况将延长中国对美国产品的需求,并给美国库存带来压力。上周五(10月23日),大豆价格达到了自2017年1月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价格最近上涨,受巴西大豆推迟种植等因素的推动。这种情况将延长中国对美国产品的需求,并给美国库存带来压力。上周五(10月23日),大豆价格达到了自2017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每蒲式耳10.81美元)。据相关报道,中国对美国大豆的需求,以及在巴西推迟大豆种植后,中国需要更长时间依赖美国大豆供应的看法,支撑了大豆期货价格。由于全球供应取决于在拉尼娜现象出现的一年里南美的情况,因此价格有可能进一步上涨。

南美推迟种植夏季作物支撑了芝加哥的价格。中国对美国谷物的强劲需求也继续影响着粮食价格的高点,未来国内外价格行情如何研判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种植面积大幅下降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升温,美国大豆出口需求呈现断崖式下跌,美国大豆库存持续大幅累积,价格始终在900美分/蒲式耳以下的低位水平。低价严重打击了美国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导致2019年和2020年的种植面积分别仅为7610万英亩和8310万英亩,连续两年维持低基数,明显低于贸易摩擦之前的近9000万英亩。

2019年,美国大豆播种阶段又遭遇持续低温大雨天气,延误了播种进度,大面积土地最终弃种,种植面积创下2012年之后的新低。

今年二季度美国大豆播种阶段,美国大豆价格仍在850美分/蒲式耳附近徘徊,6月底NASS发布的种植面积报告显示,今年美国大豆的播种面积仅为8380万英亩,10月USDA月度供需报告进一步将该面积下调70万英亩至8310万英亩。美国大豆种植面积的大幅下滑相当于美国大豆出现了一次“去产能”,结果是带来全球大豆市场的去产量和去库存,这也是当前及未来全球大豆市场价格上涨背后最重要的因素。

2019年因播种延迟、天气不利,导致美国大豆单产仅为47.4蒲/英亩。在种植面积下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剧了2019年美国大豆的减产幅度,最终2019年美国大豆产量仅为9600万吨,相比上一年大幅减少近2400万吨,降幅达到20%。今年8月之前美国大豆产区天气条件有利,播种进度快,早期生长情况较好,USDA曾在8月供需报告的首次在新作单产调整中将2020/2021年度美国大豆单产调增至53.3蒲式耳/英亩,高于2016年创下的历史纪录——单产52蒲式耳/英亩。

但进入8月以后,美国大豆中西部产区,尤其是主产区爱荷华、伊利诺伊北部及周边地区的实际降雨量远不及前期天气预报水平,出现明显干旱迹象,土壤墒情迅速恶化,单产潜力下滑。同时,8月中旬爱荷华地区又遭遇强烈风暴,当地大豆和玉米作物出现倒伏现象,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作物产量。NASS的周度优良率报告也显示,美国大豆优良率在8月初达到年内高点74,之后开始拐头向下,到9月中旬优良率降至低点63。因此,USDA在随后的月度供需报告中将美国大豆单产从53.5蒲式耳/英亩下调至51.9蒲式耳/英亩,其中除明尼苏达州以外,其他主产州的大豆单产水平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截至目前,美国新作大豆已进入收获阶段,至10月11日收获进度已达60%。今年美国大豆单产水平基本确定,后期报告中调整空间不大。按目前的面积和单产预算,2020/2021年度美国大豆产量约为1.16亿吨,较2019年恢复性增产近2000万吨,但总产量较中美贸易摩擦之前的1.2亿吨左右的高产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南美出口面临困境

在2018年贸易摩擦升温之前,美国大豆出口量中,出口至中国的数量约占60%,尤其是2016/2017年度美国大豆总出口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的6000万吨,其中出口至中国3600万吨。但在中美贸易摩擦升温之后,中国大豆进口采购迅速转向南美,中国自美采购大豆减少导致美国大豆出口数量大幅下滑。2018/2019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量仅为4700万吨,其中出口至中国1400万吨,占比降至30%。但从中美贸易协定签订后,叠加自身养殖需求的恢复和战略储备的需要,今年中国开始加大美国大豆采购力度,推动2020/2021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销售进度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南北美洲大豆生长和上市季节相反,南美大豆上半年收获上市,北美大豆下半年收获上市。今年上半年,在巴西雷亚尔货币大幅贬值和中国采购的刺激下,巴西农民和出口商大量销售大豆至中国,二、三季度巴西大豆集中出口,出口市场挤占了其国内自身的压榨需求,导致巴西油厂面临库存紧张和成本高企的困境。巴西政府不得不取消大豆进口关税,鼓励油厂从周边地区进口大豆来满足其国内需求,出现了作为全球第一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却需要依靠进口来满足本国需求的现象。

阿根廷大豆出口一样面临困境,由于阿根廷国内通胀率始终维持高位,阿根廷比索同样大幅贬值,导致今年阿根廷农民又重新回归到储存大豆来对抗通胀的传统路线。阿根廷政府已经考虑逐步下调大豆和相关农产品的出口关税,刺激农民卖货。但考虑到阿根廷政府财力有限,赤字严重,该政策短期效果相对有限。

巴西无货可卖,阿根廷有货卖不出,因此在明年南美新作大豆上市前,美国将成为全球大豆市场最大的出口供应国。美国大豆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10月8日,2020/2021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销售量累计达到4300万吨,创下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其中出售至中国的大豆数量达到2400万吨,如果考虑到未知目的地的采购量,中国累计采购的美国大豆数量或已达3000万吨以上。全球大豆进口需求持续不断是支撑当前美国大豆价格的关键。

USDA在10月供需报告中,将2020/2021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从9900万吨上调至1亿吨,并上调非中国进口需求50万吨,同时将阿根廷大豆出口从750万吨下调至700万吨,维持巴西8500万吨的出口预估不变。中国调增100万吨+非中国调增50万吨+阿根廷转移出口份额50万吨,总计200万吨的出口增量或最终调整到了美国大豆出口份额上,使得2020/2021年度美豆出口预估上调至6000万吨。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USDA已经对全球大豆进口需求做出上调。当前预估的2020/2021年度全球大豆进口需求较上一年度增加200万吨,其中增量主要来自中国,非中国需求持平于上一年度。

考虑到该数据已经反映了中国养殖需求恢复和战略储备增加等一系列因素,未来继续提高全球大豆进口需求的空间不大。因此,未来美国大豆出口数据上调的驱动将主要来自南美新作出口份额的转移,也就是南美新作一旦遭遇任何的天气风险,产量无法兑现当前的丰产预期,而产量下降导致的南美出口供应减少将会反映到美国大豆出口增加上,所以,未来南美新作的产量将直接决定美豆出口空间的上限。

压榨需求明显提高

2018年贸易摩擦升温之后,美国大豆直接出口不畅,但长期低价使得其下游产品豆油和豆粕反而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出口竞争优势。贸易摩擦升温使得美国从直接出口形式转向以加工产品出口的形式。美国国内油厂在低价大豆原料的环境下长时间维持了较高水平的压榨利润,例如主产区伊利诺伊中部的油厂近两年的压榨毛利始终保持在30—50美元/吨。这使得美国油厂开机率提高,美国大豆压榨需求明显增加。目前USDA预估2020/2021年度美国大豆压榨量约5900万吨,该数据创下历史新高。

美国大豆压榨需求旺盛除了前期自身大豆原料低价优势外,还有另外两个外部因素助推了美国压榨需求的增长:一是南美是全球最大的豆粕和豆油出口供应地区,但无论是巴西还是阿根廷,其国内大豆原料供应均较为紧张,导致南美油厂压榨量大幅下滑,使得部分豆粕和豆油采购需求转向美国。二是年初以来全球油脂供应紧张,东南亚棕榈油因2019年大干旱产量出现明显下滑,而全球菜籽和葵籽产量同样不乐观,相应油脂价格大幅上涨,豆油与其他油脂间的价差逐渐拉大后替代效应开始显现,全球主要消费国逐步增加豆油进口量。

目前,美豆粕和美豆油均呈现较好的出口形势。2019/2020年度美豆粕出口量累计达到1260万吨,同比增加3.4%。2019/2020年度美豆油出口量累计达到127万吨,同比增加44.3%。在南美新作大豆丰产预期的前提下,目前USDA预估2020/2021年度美豆粕和美豆油出口量分别为1225万吨和118万吨,同比虽小幅下滑,但仍保持近几年高位水平。如一旦未来南美新作产量未及预期,那么美国豆粕和豆油的出口份额以及美国大豆压榨需求均存在上调的可能。

美豆库存出现拐点

在2018/2019年度之前,随着南北美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和单产水平的提升,全球大豆产量迅速增加,美国大豆产量也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并在2017/2018年度和2018/2019年度连续实现了1.2亿吨的纪录产量。这使得美国大豆库存呈现趋势性增长,并在2018/2019年度达到历史高点9亿蒲式耳,约合2500万吨库存。但在贸易摩擦升温之后,美国大豆产量下滑,供应端的收缩使得美国大豆库存出现拐点,开始进入去库存趋势。

目前,USDA预估2020/2021年度美国大豆库存降至2.9亿蒲式耳,约合800万吨。这个数字不仅较之前的库存高点大幅下滑,而且该库存数据还是站在南美新作大豆丰产的前提下做出的预估,如果一旦南美产量出现问题,那么美国大豆的出口和压榨需求均会进一步上调,2020/2021年度美国大豆的结转库存将在现有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美国大豆将进入一个非常紧张的库存状态。

温馨提示:昨夜金融市场全面大动荡!橡胶价格能否维持强势格局? 具体操作请关注外汇天眼资讯网APP,市场瞬息万变,投资需谨慎,操作策略仅供参考。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