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下行风险逐渐积聚 玉米价格再涨缺乏支撑
据监测,截至10月底,东北
国庆节以来,随着主产区新季玉米陆续收获上市,玉米市场价格呈现出持续上涨态势,且涨幅逐渐扩大,目前已创下往年同期最高水平,部分地区已高于小麦市场价格。
据监测,截至10月底,东北产区用粮企业折标准水分后玉米挂牌收购价多在1.02~1.18元/斤,华北地区多在1.12~1.29元/斤,个别企业涨至1.30元/斤以上。与9月底相比,华北地区玉米价格普遍上涨0.05~0.125元/斤,东北产区上涨0.06~0.13元/斤,同比普遍高出0.20元/斤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主产区新玉米收获上市进度延后、收购主体积极抢购、基层惜售心态浓厚、下游需求旺盛以及资本炒作等因素综合影响。
玉米收获入尾 上市进度偏慢
根据农情调度,至10月底,主产区玉米收获已过九成,丰收已成定局,但受播种时间、阴雨天气等影响,部分地区玉米收割上市进度同比偏晚、偏慢,且晾晒保管难度增大,目前产区仍未形成购销高峰。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主要产区入统企业已收购新产玉米438万吨。11月份东北产区玉米将进入大量上市期,新粮收购进度也将随之加快。但据气象预报,东北地区平均气温将较常年同期偏高1~3,需要防控新粮霉变风险。
价格高开高走购销博弈明显
随着新玉米陆续收获上市,用粮企业不仅开秤收购时间早,且价格同比明显高开。以东北部分深加工企业为例,今年9月中旬就已开秤收购,比去年提前半个月左右,开秤价格同比普遍高出0.20元/斤左右。
而随着收购的大范围启动,在各主体积极收购、新粮上市进度偏慢、基层农户及贸易商惜售心态浓厚、投资市场炒作等影响下,新玉米市场被普遍看好,收购价格呈持续上涨态势。综合测算,10月份产区玉米价格累计涨幅达0.10元/斤左右。
下游需求转旺采购意愿提升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20/2021年度国内玉米新增供给约2.68万吨,总消费量约2.93亿吨,年度缺口约2500万吨。尽管从整个年度看,供需缺口是动态的,且总体消费规模仍未恢复到前年的高位,但随着下游需求逐渐回升,包括生猪生产加快恢复、酒精等深加工产品需求也在增加,使得用粮企业普遍持积极收购心态,加大收购力度,提前锁定粮源。
以饲料需求最大的生猪养殖为例,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前三季度新建投产1.25万个规模养猪场,复养了1.34万个空栏的规模养殖场。到9月底,全国生猪存栏达到3.7亿头,恢复到2017年末的84%;能繁母猪存栏达到3822万头,恢复到2017年末的86%。随着生猪养殖存栏的增加,对原料需求的刚性增长也将对上游玉米价格起到较强支撑作用。
再涨缺乏支撑 风险逐渐积聚
“这一轮玉米价格上涨是收储制度改革以来的恢复性上涨,主要是市场作用的结果。”在日前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玉米价格涨至历史同期高位,特别是在新粮上市时期,玉米市场风险逐渐积聚,将逐渐体现出对玉米价格的压力。
一是新季玉米上市量将逐渐增加,供应能力将阶段性提升。
二是小麦饲料替代效应增强将利于填补玉米供需缺口,抑制玉米价格上涨空间。
三是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量大幅增加,将为后期市场供应提供一定保障。海关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进口玉米108万吨,环比增长6%;进口大麦134万吨,环比增长202.6%;进口高粱57万吨,环比下降11.4%;进口DDGS3.5万吨,环比增长125.6%。
四是国家调控力度加大,最近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先后“发声”,将加强前期竞拍玉米出库监管,督促买卖双方及时出库、尽快入市,同时抓好替代品种增加供给,如超期存储小麦、稻谷用于饲料加工。
预计短期内玉米市场价格进一步上涨空间有限,总体将保持高位小幅震荡运行。
温馨提示:上涨压力逐渐显现,棉花或已是“强弩之末”? 具体操作请关注外汇天眼资讯网APP,市场瞬息万变,投资需谨慎,操作策略仅供参考。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